📝 二十歲開始的「生日死亡儀式」實踐法
日本《阿信》傳奇編劇橋田壽賀子親身示範,如何把市售臨終筆記改造成個人專屬的生命指南。她特別強調「從撕掉制式表格開始」的關鍵步驟:
✂️ 簡化到只剩「3個核心欄位」
- 醫療底線區:用螢光筆劃出「絕對不要」的治療方式,例如氣切、電擊急救
- 物品傳承格:連原子筆都要指定繼承人(沒親友就寫捐贈單位)
- 最後一句話:預先錄製30秒語音留言,存在手機快捷鍵
🎂 生日當天必做的「死亡五步驟」
- 曬證件:攤開健保卡+身分證檢查醫療註記
- 更新筆跡:用不同顏色筆寫新年齡,觀察字跡變化
- 播放生前告別式歌單:挑3首代表今年的歌曲
- 寫給意外後的自己:假設明年癱瘓要留什麼鼓勵的話
- 撕掉一頁過去:把去年覺得重要的內容親手粉碎
🚨 台灣人特別要注意的「臨終三禁忌」
- 別把器官捐贈卡放在皮夾深處(急診時醫護看不到)
- 避免用「不要急救」這種模糊用語,要寫「拒絕心臟按壓與強心針」
- 安寧療護意願書記得公證,否則家屬仍可能要求插管
💡 從90歲逆齡回推的生命覺察術
橋田女士分享獨創的「年齡回溯法」:每年生日想像自己少10歲,寫下「如果回到__歲會改變的決定」。例如:
- 80歲的她想告訴70歲的自己:「早點賣掉市區公寓搬進養生村」
- 75歲時提醒65歲:「該停止染髮接受白髮造型」
⚖️ 法律VS醫療的殘酷現實
分析台灣與日本面臨的相同困境:
- 急診室最常見的「家屬反悔」劇本
- 安樂死立法卡關的真正原因(醫師團體的兩難)
- 預立醫療指示在手機備忘錄的法律效力解析
🎁 給年輕人的終活入門包
- 用IG限動製作「數位遺書」的加密技巧
- 把遺物清單偽裝成購物願望清單
- 在交友軟體個人簡介放入醫療代理人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