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癌化療體重狂掉怎麼補?營養師揭密四大營養品挑選法則
「營養師!我爸做化療三個月瘦到皮包骨,親戚送來一堆補品到底怎麼選?」這是我在醫院最常被家屬追著問的問題。癌症治療期間體重直直落,選錯營養品不只浪費錢,還可能影響治療效果。今天就來破解市售營養品迷思,教你用「四階層挑選法」聰明補營養!
🥇第一優先:熱量蛋白質雙料冠軍
「先顧好體重才有本錢抗癌」絕對是治療期鐵則!化療病人每天需要的熱量是平常的1.2-1.5倍,蛋白質更要吃到每公斤體重1.5-2克。
挑選秘訣:
- 看營養標示:拿罐子背面看「每份」熱量,至少要200大卡以上
- 算黃金比例:熱量(大卡)/蛋白質(克) ≧ 10(例如:250大卡含25克蛋白質)
- 認證字號:找有「特殊營養食品」字號(像桂格完膳、亞培安素)
⚠️注意陷阱:很多家屬買錯「純蛋白粉」,結果只補到蛋白質卻沒補到熱量,反而讓病人更虛弱!
🥈第二選擇:加料型營養品
如果基本營養補夠了,可以考慮添加魚油EPA、麩醯胺酸的進階配方。但要切記:
- 魚油:每天要吃到2克EPA才有抗發炎效果
- 麩醯胺酸:口腔潰瘍時再補充,每天15-30克分次吃
- 精胺酸:血壓不穩的病人要小心用
💡真實案例:陳小姐化療後嚴重嘴破,每天補充15克麩醯胺酸粉末,三天後就能正常進食!
🥉第三考量:單方營養素
這類就像「營養界的特效藥」,適合解決特定問題:
- 速養療:針對口腔黏膜破損
- EPA濃縮魚油:抑制發炎反應
- 左旋精胺酸:改善免疫功能
📌重要提醒:這些補充品不能當主食!就像蓋房子不能只買磁磚不灌水泥,一定要先補足基礎營養再追加。
⚠️最後考慮:高價保健食品
看到標榜「抗癌神效」、「小分子胺基酸」的產品要特別小心!這些產品常見問題:
- 每罐要價上萬元,營養密度卻超低
- 成分複雜可能影響化療藥效
- 缺乏人體實驗證據(都拿老鼠實驗來唬人)
👩⚕️營養師真心話:與其買「牛樟芝、褐藻糖膠」,不如把錢省下來買優質蛋白粉,每天多喝兩杯更有用!
💪營養補充3大實戰技巧
- 少量多餐:把營養品分5-6次喝,比硬灌2大杯更有用
- 冰鎮喝法:對味覺改變的病人,冰過的營養品比較好入口
- 混搭創意:把營養品加入雞湯、粥品或蒸蛋,增加接受度
最後提醒大家,治療期間體重只要掉超過5%就要警覺!每週固定量體重、記錄飲食,才是戰勝癌症的關鍵。營養補充沒有仙丹妙藥,按部就班補對營養,才能陪家人走更長遠的抗癌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