🎬 電影掀教育反思:那些ADHD孩子的日常掙扎
12歲林品彤在《小曉》演活ADHD少女奪金馬影后,這部片不像傳統衛教片「手把手教怎麼做」,反而用衝擊性畫面逼觀眾思考:當孩子失控撞倒同學、把教室搞得天翻地覆,大人們的處理方式真的對嗎?
🧠 醫師破解迷思:每個過動兒都是獨特個案
輔大醫院張君威醫師強調,ADHD是大腦發展速度差異造成的狀況,主要分兩大類:
- 專注力不足型:常放空、作業寫不完、東西亂丟
- 衝動過動型:坐不住、插話、易與同學衝突
「像電影裡小曉會故意絆倒同學,這屬於較極端表現」張醫師分享門診案例:
- 有孩子看到體重計就忍不住跳上跳下
- 有學生每5分鐘要站起來走動
- 更多是安靜型,只是寫字比別人慢三拍
💊 用藥時機大解析:不是吃一輩子!
▍為什麼要吃藥?
ADHD藥物就像大腦的暫時眼鏡,利他能、專思達等藥物能提升多巴胺濃度。張醫師比喻:「就像近視要戴眼鏡,等視力訓練好可能就不用戴了」
▍常見藥物類型
類型 | 藥效時間 | 使用時機 | 常見藥名 |
---|---|---|---|
短效型 | 4小時 | 半天課程、安親班 | 利他能 |
長效型 | 8-12小時 | 全日課程 | 專思達 |
▍停藥關鍵指標
當孩子出現這些改變可考慮減藥:
- 能完整寫完作業不分心
- 上課舉手發言次數增加
- 衝突事件減少50%以上
🏫 校園現場實戰:老師家長怎麼幫?
▍老師常見NG行為
- 當眾斥責「你又發呆!」
- 用集點制度懲罰遲到
- 安排「假朋友」監視
▍有效支援這樣做
- 座位調整:安排在靠近講台位置
- 分段任務:把掃地工作拆成3步驟
- 預告機制:「再10分鐘要收數學課本囉」
張醫師特別提醒:「有些老師會私下傳LINE給家長『妳小孩今天又…』,這會讓親子關係更緊繃,建議改用具體行為紀錄表」
🤝 家長互助指南:從電影到現實的修煉
-
用藥心態調整:
- 不是給孩子「貼標籤」
- 當孩子說「藥效退了頭好痛」要立即回診
-
居家訓練技巧:
- 寫功課時清空桌面,只留鉛筆和橡皮擦
- 用沙漏計時,從5分鐘專注慢慢拉長
- 完成小任務就擊掌慶祝
-
支持團體資源:
- 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每月講座
- ADHD家長LINE群組(需實名認證)
- 醫院開設的親職教練課程
張醫師最後呼籲:「當孩子在學校又被寫聯絡簿時,與其像電影媽媽那樣崩潰大哭,不如把每次衝突都當成調整教養策略的訊號,ADHD孩子需要的是理解,不是完美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