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身就暈到想吐?當心「耳朵裡的結晶」在作怪!
最近門診遇到好幾個案例,都是「頭一轉就突然天旋地轉」,有個阿姨還因此摔傷膝蓋。這些其實都是耳石異位症的典型症狀!今天就讓耳鼻喉科醫師來詳細解說,這個容易被誤認成貧血的疾病到底該怎麼辦。
🧐 耳朵裡真的有「小石頭」嗎?
大家第一次聽到病名都會嚇到:「蛤?耳朵長結石?」其實這是正常構造啦!我們內耳裡本來就有數千顆比芝麻還小的碳酸鈣結晶(醫學叫耳石),主要負責感應頭部動作。但當這些「小石頭」脫落跑到不該去的地方,就會引發暈眩!
🤕 耳石脫落的8大常見原因
- 突然甩頭動作:很多阿姨跳廣場舞太激烈就中招
- 自然老化:50歲後發生率直線上升
- 車禍撞擊:頭部外傷最危險
- 長期熬夜:免疫力下降影響內耳
- 反覆中耳炎:慢性發炎破壞平衡系統
- 糖尿病患:血管病變高風險群
- 骨質疏鬆:耳石成分代謝異常
- 特殊體質:遺傳性平衡系統脆弱
💡 3分鐘快速自我檢測
醫師門診常用的Dix-Hallpike檢查法,在家也能簡單測試:
- 坐在床緣,頭向右轉45度
- 快速向後躺平,讓頭懸空低於床面
- 觀察30秒內是否出現:
- 眼球不自主顫動
- 天旋地轉感
- 伴隨噁心想吐
- 換邊測試左側
📢 注意!測試時需有家人在旁保護,避免跌倒
🏥 最新治療4部曲
1. 耳石復位術(真人示範)
醫師會用特定頭部轉動技巧,像「倒沙子」一樣把跑錯位置的耳石引導回原位。過程會有點暈,但效果立竿見影!
2. 居家復健操
教您3組床邊就能做的頭部運動,每天5分鐘加速耳石吸收
3. 維他命D補充
最新研究顯示補充維生素D可減少50%復發率
4. 防暈生活改造
- 洗頭專用躺椅選擇技巧
- 手機支架最佳擺放角度
- 眼鏡族特別注意事項
🚫 絕對不能做的5件事
- 自行甩頭:網路上教的復位法可能愈甩愈嚴重
- 突然低頭:撿東西要用「整個身體蹲下」
- 睡太平:枕頭要墊高30度(約兩個拳頭)
- 側睡患側:哪邊會暈就避免壓那邊
- 自行停藥:慢性病患者要持續控制三高
🧑⚕️ 醫師真心話
雖然耳石異位症會自己好,但反覆發作可能傷及腦部!如果符合以下狀況要立即就醫: ✅ 單側耳朵突然聽不見 ✅ 伴隨劇烈頭痛 ✅ 手腳發麻無力 ✅ 持續暈超過12小時
最後提醒大家,眩暈是身體的警報器!記錄發作時間、姿勢和持續時間,就診時給醫師看,能更快找出病因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