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篩試劑老是「裝死」?醫師破解4大關鍵錯誤
最近不少鄉親反映在家快篩時遇到「試劑完全沒反應」的窘境,明明照著說明書操作,檢測液滴下去卻像石沉大海。小兒科醫師陳木榮特別整理出四大操作地雷,幫大家守住得來不易的快篩試劑!
快篩原理大解密|毛細現象是關鍵
試劑裡的硝化纖維膜就像微型高速公路,靠著「毛細作用」把檢體從:
- 採樣區 →
- 抗體反應區(病毒抗原結合處)→
- 顯示區(出現T/C線)→
- 吸水墊(回收多餘液體)
整個過程需要順暢的液體流動,任何阻礙都會導致試劑罷工!
四大NG行為完整解析(附圖解改善法)
❌ 錯誤1:帶著鼻涕硬上陣
鼻涕太濃會讓檢體變成像膠水一樣稠,直接堵住毛細管道。正確做法:
- 快篩前用力擤鼻涕3次
- 鼻塞嚴重者可用生理食鹽水沖洗
- 採檢時頭部後仰60度再插入棉花棒
❌ 錯誤2:瘋狂攪拌檢體杯
很多人以為攪拌越用力病毒越多,其實:
- 超過10圈容易產生氣泡
- 氣泡會形成空氣鎖阻斷液體流動
- 正確應輕轉5圈後擠壓試管壁3下
❌ 錯誤3:連環滴檢測液
急著把全部液體倒進去會造成:
- 前一滴還沒吸收就疊加→液體塞車
- 正確要等3秒讓試紙完全吸收
- 滴管要垂直懸空距試劑1公分
❌ 錯誤4:搶看結果或放過期
- 太早看(<15分鐘):抗體還沒跑完
- 太晚看(>30分鐘):可能出現蒸發線
- 最佳時機:設定手機鬧鐘18分鐘後查看
醫師加碼提醒
- 環境溫度維持18-30℃最準確
- 拆封後1小時內要使用完畢
- 試劑若受潮出現褐色斑點立即丟棄
- 陽性結果務必不同角度拍照存證
常見QA整理
Q:棉花棒折斷在保存液裡怎麼辦?
A:不影響檢測,但要過濾棉絮後再滴入
Q:T線很淡算陽性嗎?
A:只要出現線條都算,深淺與病毒量有關
Q:可以放冰箱保存嗎?
A:千萬不可!陰涼乾燥處即可
最後提醒大家,正確快篩要把握「三不三要」原則:
✅ 要擤鼻涕 ✅ 要輕柔 ✅ 要看時間
❌ 不攪拌 ❌ 不急躁 ❌ 不放過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