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血管包圍肝腫瘤超棘手!「多針電燒術」突破治療困境

當肝腫瘤被血管團團包住…傳統療法失效怎麼辦?

台灣每年有超過8,000人因肝癌去世,根據衛福部統計,肝癌更長期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前三位。對於早期發現的肝腫瘤,傳統手術切除或單針電燒確實能有效治療,但遇到特殊案例就讓醫師頭痛不已…

真實案例:三度復發的棘手腫瘤

45歲林先生是典型B肝帶原者,過去曾兩度戰勝肝癌。沒想到4年後追蹤檢查,在右肝發現3公分復發腫瘤。更麻煩的是,這個腫瘤被:

  • 右門靜脈分支
  • 右肝靜脈
  • 多重微血管網絡 360度完全包圍,就像被血管編織的網子牢牢困住!

▍傳統療法為何失效?

多位外科醫師評估後都搖頭,因為:

  1. 手術刀根本找不到切入空間
  2. 單針電燒可能燒破血管壁
  3. 動脈栓塞效果有限(腫瘤仍有其他血供)

什麼是多針電燒術?原理大解析

雙和醫院消化內科吳立偉醫師團隊引進的多針電燒術,採用四大創新技術:

傳統電燒 多針電燒
單支探針直接插入腫瘤 四支雙極針形成包圍網
高溫可能傷及血管 智能控溫系統保護血管
需多次燒灼 3D定位一次完成
復發率約25% 研究顯示復發率<10%

▍手術過程大公開

  1. 精準定位:結合MRI與超音波融合影像
  2. 針具部署:四支特製電燒針以「菱形陣列」包圍腫瘤
  3. 分層消融:從外圍向內逐步燒灼,形成安全邊界
  4. 即時監控:溫度感應器確保血管不受熱損傷

治療成效與術後照護

林先生接受治療後:

  • 住院僅3天(傳統手術約需7-10天)
  • 傷口僅4個針孔大小
  • 術後6小時即可進食
  • 追蹤1年無復發跡象

▍哪些人適合?

  • 腫瘤3-5公分且被血管包圍
  • 肝功能Child-Pugh A/B級
  • 凝血功能正常
  • 無嚴重腹水

醫師專業提醒

「很多人以為靠近血管就不能燒灼,其實關鍵在於立體定位技術溫度控制。」吳醫師強調:「就像拆彈專家要剪對線路,我們用四支針建立立體保護層,先阻斷腫瘤的血流供應,再從外圍『關門打狗』。」

▍治療選擇建議表

1. 單顆小腫瘤(<3cm)→ 傳統電燒
2. 血管旁腫瘤(3-5cm)→ 多針電燒
3. 多發性腫瘤 → 合併栓塞治療
4. 晚期肝癌 → 標靶藥物+免疫療法

台灣醫療新突破!國際認證的技術

這項技術已獲:

  • 2023亞洲腫瘤消融大會最佳創新獎
  • 歐洲肝病研究學會(EASL)治療指引推薦
  • 台灣肝臟醫學會臨床應用核准

目前全台僅5家醫學中心引進設備,需要由具10年以上經驗的介入性放射科醫師操作。建議病友可攜帶CT/MRI影像光碟至肝膽科門診評估。

戰勝肝癌需要「三心二意」

  • 耐心:定期追蹤不放鬆
  • 信心:相信醫療團隊
  • 細心:注意身體變化
  • 留意:任何異常症狀
  • 快意:保持正向心情

最後提醒,B/C肝炎帶原者務必每3-6個月做超音波檢查,早期發現就能創造更多治療選擇!

分類:生活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