🚫血糖藥不能亂配補品!中醫師親揭關鍵原因
最近氣溫直直落,街頭薑母鴨、羊肉爐店大排長龍,但你知道這些暖心鍋物可能讓血糖失控嗎?藥害救濟基金會就接獲案例,有糖友吃完藥燉排骨後竟出現手抖、冒冷汗等低血糖症狀!
❗️第一禁忌:藥膳材料會偷改藥效
常見的當歸、黃耆會加強降血糖藥作用,像「人參」這類補氣藥材更可能讓血糖像坐雲霄飛車!中醫師透露:「曾遇過患者邊吃降血糖藥邊喝參茶,結果半夜送急診!」
藥師特別點名「枸杞」最容易被忽略!雖然泡枸杞茶養生,但裡頭的甜菜鹼成分會影響肝臟代謝藥物,長期混著吃可能讓藥效「時強時弱」。
🍲第二禁忌:湯底藏致命陷阱
- 酒精危機:店家說燒酒雞煮到沒酒味?實驗證明至少殘留25%酒精,配安眠藥可能昏迷
- 鈉含量爆表:一碗藥膳湯=整天鈉攝取量,高血壓患者喝多恐頭痛欲裂
- 隱形糖分:紅棗、龍眼乾讓湯頭變甜,糖尿病患喝兩碗血糖直接飆破200
👩⚕️第三禁忌:體質不對越補越糟
中醫師教你快速判斷:
- 燥熱體質:口乾舌燥+便秘→避開麻油、老薑
- 敏感體質:異位性皮膚炎→遠當歸、川芎
- 免疫疾病:紅斑性狼瘡→禁靈芝、冬蟲夏草
💡聰明進補3招
- 煮補湯前先把中藥材撈掉,保留風味減少交互作用
- 改喝「蔬菜藥膳湯」:用白蘿蔔、玉米取代肉類
- 吃補當天主動量測血糖,飯前飯後各記錄一次
⚠️特別注意:慢性病患者進補前務必做「藥膳健檢」,帶著平時吃的藥單找中醫師交叉比對,才能安心暖身不過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