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大資深教授確診 自曝「打網球發現身體異狀」
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日前在臉書PO文透露,今年高齡85歲的他,在做完攝護腺切片檢查後確診癌症。特別的是,李教授發現身體有狀況的契機,竟然是在打網球時察覺體能變化!
確診後生活現況
- 維持每週打網球習慣,自嘲「如果癌末應該打不動」
- 太太特別準備雪菜肉絲麵暖心照顧
- 持續關注偏鄉教育,呼籲大眾關心弱勢學童
台灣男性第六大死因 醫師曝「40歲就要注意」
根據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最新統計,攝護腺癌已躍升國人男性癌症死亡率第六名,每年新增約5,000病例。國泰醫院泌尿科醫師指出:「很多阿伯把排尿不順當成年紀大正常現象,結果拖到晚期才就醫。」
7大排尿警訊要筆記
- 尿急感變明顯:突然很想尿卻尿不出來
- 尿尿卡卡:站在馬桶前要等好幾秒才尿得出來
- 尿流變細:像關不緊的水龍頭滴滴答答
- 尿完還滴尿:抖完還是會漏幾滴在內褲
- 尿尿斷續:中間會突然停頓再繼續
- 夜尿頻繁:每晚爬起來尿超過2次
- 尿色帶紅:小便出現洗肉水顏色
醫師教你分辨「良性肥大vs癌症」
亞大醫院泌尿科主任強調:「50歲以上男性有8成都會攝護腺肥大,但其中有3%可能轉為癌症。」兩者初期症狀幾乎相同,要靠這些檢查分辨:
黃金檢查組合
- 指診檢查:醫師戴手套從肛門觸診,30秒立即判斷
- PSA抽血:正常值應小於4ng/ml,超過要追蹤
- 超音波掃描:看組織有無異常增生
特別要注意的是,PSA指數升高也可能是發炎引起,需搭配其他檢查判斷。有家族史者建議40歲開始每年檢查,一般人50歲起要定期篩檢。
癌細胞轉移的危險徵兆
當出現這些症狀時,可能已進入晚期:
- 精液帶血絲:射精時有鐵鏽色分泌物
- 骨頭莫名疼痛:特別是脊椎、骨盆部位
- 下肢無力:癌細胞壓迫神經導致
- 體重驟降:三個月內減輕超過5%
高齡患者的治療選擇
台北榮總泌尿科醫師分析:「80歲以上患者通常採『積極監測』策略,每3個月追蹤檢查。」治療方式會根據癌細胞擴散程度調整:
常見治療方式
- 達文西手術:適合體力好的長輩,傷口僅1元硬幣大
- 冷凍治療:用-40℃低溫凍死癌細胞
- 荷爾蒙療法:每月打針抑制睪固酮分泌
- 放射線治療:精準照射癌細胞位置
李教授目前選擇保守治療,持續觀察癌細胞變化。醫師提醒:「攝護腺癌發展緩慢,即使確診後平均仍可存活10年以上,保持正常生活最重要。」
日常預防3招
- 多吃茄紅素:每天1顆大番茄或喝300cc番茄汁
- 補充南瓜籽:富含鋅元素保護攝護腺
- 避免久坐: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
最後要提醒大家,就算確診也別驚慌!像李教授這樣維持運動習慣、保持心情愉快,才是戰勝癌症的關鍵。家中男性長輩如果有排尿問題,記得陪他們到泌尿科做詳細檢查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