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肝囊腫不是腫瘤!認識肝臟水泡的成因、症狀與保養方法

肝囊腫到底是什麼?揭開肝臟水泡的真相

聽到「肝囊腫」三個字,很多人會誤以為是腫瘤疾病,其實它根本是「裝水的氣球」!醫師常比喻這是肝臟長出的水泡,90%以上都是天生形成,除非長得太大或破掉,否則根本不用特別處理。

水泡怎麼來的?先天後天原因一次看

▍先天因素佔大宗

在媽媽肚子裡發育時,如果膽管或淋巴管沒接好,就會形成獨立小水泡。這種類型通常不會惡化,很多人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有。

▍後天型態較少見

可能因肝臟受傷後管道退化,或是寄生蟲感染引起(台灣較少見)。這種類型要特別注意是否合併其他肝病問題。


身體出現這些警訊要注意!肝囊腫症狀解析

無感族羣(80%以上)

  • 水泡小於5公分
  • 長在肝臟深處
  • 平時完全沒感覺

需要留意的狀況

  • 上腹悶脹像壓著石頭
  • 吃飽後疼痛明顯
  • 按壓右肋下有硬塊感
  • 少數會壓迫膽管引發黃疸

特別提醒:如果突然劇烈腹痛,可能是水泡破裂,要立即掛急診!


檢查方式比一比|超音波VS電腦斷層

① 腹部超音波檢查

  • 最常用首選工具
  • 能發現0.5公分以上水泡
  • 可區分是單純水泡還是腫瘤
  • 檢查前要空腹8小時

② 電腦斷層掃描

  • 適合複雜型囊腫檢查
  • 能看清水泡與周邊血管關係
  • 需注射顯影劑
  • 輻射量較高,非必要不做

什麼情況要治療?3種處置方式詳解

① 單顆大水泡(>8公分)

  • 超音波引導抽吸:用細針抽掉液體
  • 手術切除:復發機率低但需住院

② 多發性囊腫

  • 像葡萄串布滿肝臟
  • 可能要做部分肝切除
  • 需搭配肝功能評估

③ 感染或破裂

  • 立即用抗生素治療
  • 嚴重時需引流手術
  • 休養期間避免提重物

日常保養5要訣|醫師親授護肝秘笈

  1. 定期追蹤:確診後每半年做一次超音波,觀察變化速度
  2. 飲食控制:少碰酒精、高油脂食物,減輕肝臟負擔
  3. 防撞擊:運動時穿戴護具,避免腹部受到撞擊
  4. 控制三高:糖尿病、高血壓會加速肝臟老化
  5. 留意感染:若有發燒、右上腹痛要立即就醫

常見QA整理

Q:肝囊腫會變癌症嗎?
A:單純性水泡幾乎不會癌變,但如果是「囊腺瘤」就要特別注意。

Q:抽完水泡還會復發嗎?
A:單純抽吸復發率約30%,若合併注射酒精可降到10%。

Q:需要吃保肝藥嗎?
A:除非合併肝功能異常,否則不需要特別服用。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