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健康呷百二/營養管理專欄】最近天氣爆熱,很多人開始猛灌瓶裝水,但你知道喝錯方式反而會讓身體「泡水」嗎?今天就來破解大家最常搞錯的喝水觀念!
💧身體水分平衡的運作機制
人體就像精密的水庫系統,每天透過「進水」和「排水」維持平衡。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要:
- 從飲料食物攝取 2100-3000ml 水分
- 排出等量尿液、汗水和呼吸水氣
重點是「平衡」兩個字!當你狂喝3000ml水,身體就會自動增加排尿量,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抱怨「喝多尿多」的生理現象。
🚨最低飲水量怎麼算?
營養師建議每日「最少」要喝足1100ml,這個數字是根據:
- 基本排尿需求:約500ml(再少腎臟就無法排毒)
- 皮膚蒸發:300ml(就算不動也會流失)
- 排便水分:200ml
- 代謝產生水分:扣掉食物分解產生的100ml
但這只是「生存底線」,實際要喝更多!特別是愛運動、吃重鹹、常吹冷氣的人要額外補充。
⚠️脫水危機三種類型
很多人以為流汗就是脫水,其實脫水還分三種狀況:
類型 | 發生原因 | 身體訊號 |
---|---|---|
高張性脫水 | 單純缺水(沒喝水/爆汗) | 口超渴、頭痛欲裂 |
低張性脫水 | 缺鹽分(狂喝水不補電解質) | 肌肉抽筋、惡心想吐 |
混合性脫水 | 又缺鹽又缺水(拉肚子最常見) | 眼窩凹陷、血壓降低 |
要特別注意!老人家常會「慢性脫水」,因為口渴感退化,可能出現:
- 尿液顏色深如茶
- 皮膚乾燥沒彈性
- 突然站起來頭暈
💦水分過量更危險?
最近有個案例是馬拉松跑者4小時灌6000ml水,結果:
- 血液鈉離子濃度暴跌
- 細胞吸水脹大引發頭痛
- 嚴重時會腦水腫昏迷
更可怕的是長期「微過量」:
- 每天多喝1000ml持續1個月 ➔ 體重增加1-2公斤
- 手腳浮腫按下去有凹陷
- 半夜頻尿影響睡眠品質
🧂電解質補充關鍵時機
普通上班族喝白開水就夠,但遇到這些情況要加鹽:
- 流汗後衣服出現白色鹽漬
- 高強度運動超過1小時
- 腹瀉後虛弱無力時
建議自製補水液:500ml溫水+1小撮鹽+5g砂糖,比運動飲料更適合日常補充。
📌營養師小叮嚀
- 喝水要「少量多次」,每小時不超過800ml
- 起床先喝300ml溫水啟動代謝
- 飯前半小時暫停喝水避免沖淡胃酸
- 觀察尿液顏色,理想是淡檸檬色
最後提醒!水腫體質的人要: ✔️ 睡前3小時控制飲水量 ✔️ 搭配高鉀食物(香蕉、菠菜) ✔️ 適度活動促進淋巴循環
下次口渴時別再猛灌水,根據身體狀況聰明補充,才能真正喝出健康!